注射胰岛素时容易犯的错误
时间:2017-01-03 16:14 作者:admin 点击:次
错误一:忽视注射部位的选择与轮换
有些患者打胰岛素很随意,觉得自己哪个部位打着顺手,就老是在那一个地方注射,甚至局部皮肤已出现硬结依旧照打不误,这是非常错误的。
不同部位胰岛素吸收由快到慢依次为:腹部、上臂、大腿、臀部。用来控制餐后血糖的短效(或速效)胰岛素或预混胰岛素及其类似物者,因为要求尽量快地起效,所以一般选择吸收较快的腹部进行注射,以利于胰岛素快速起效;而基础胰岛素(主要指中、长效胰岛素),由于要求吸收平稳、缓慢,所以一般选择吸收较慢的大腿前外侧或臀部进行注射,以减少或避免低血糖(尤其是夜间)的发生。
反复在同一部位注射胰岛素会导致该部位皮下脂肪增生、产生硬结,使胰岛素吸收延迟或不稳定,进而影响血糖控制。因此,有规律地轮换注射部位非常必要。
错误二:忽视对注射部位的检查与消毒
注射前应仔细检查注射部位,一旦发现注射部位有疤痕、硬结、凹陷、触疼及炎症征象,应更换注射部位,否则,会影响胰岛素的吸收和利用。注射前应使用75%的酒精消毒皮肤,消毒范围直径5~6厘米,切记不可用碘酒消毒,因为碘与胰岛素的相互作用会降低胰岛素的效价。
错误三:重复使用一次性针头
许多打胰岛素的患者,出于经济上的考虑,往往一个针头用一周甚至更长时间才更换,这种做法不可取。因为注射笔用针头多次使用会造成针尖变钝、产生肉眼不易察觉的缺口和倒钩,不仅会使患者注射时痛感增加,而且容易产生皮肤硬结影响胰岛素吸收,并增加感染及断针的几率。因此,建议糖尿病患者在胰岛素注射过程中应遵守针头“一针一换”的原则。
错误四:针头选择/注射角度重视不够
胰岛素应确保皮下注射。倘若进针太浅,只扎到皮层,则胰岛素吸收减慢,不利于血糖控制;倘若针进过深,药液很可能会打到肌肉甚至静脉里,这样不仅会增加疼痛感,还会加快胰岛素的吸收速度,导致血糖波动,增加低血糖风险。
为了确保将胰岛素注射至皮下层,必须根据患者身体胖瘦以及所用针头的长短,来决定进针的角度。如果是儿童或体型偏瘦的成人患者,最好选择较短针头(4mm、5mm)注射,此时可垂直注射,也无需捏起皮肤;但若使用长针头(8mm)注射,则必须捏起皮肤以增加皮下组织的厚度,并以45度角进针,以降低将胰岛素注射至肌肉层的风险。当然,如果是体形肥胖的患者,可一律采用垂直注射。需要提醒的是,在整个注射的过程中应始终保持针头的注射角度不变。
错误五:注射前不排气/注射后拔针快
注射前首先要排气,方法是针尖朝上轻轻推动注射键,直到有一滴饱满的药液挂在针尖上。如果排气不充分,会导致注入药量不准,影响血糖达标。此外,为了确保胰岛素能得到充分吸收,注射完毕后不要立即拔出针头,至少停留10秒钟,方可顺着进针方向拔出针头。
错误六:注射装置选择不合理
目前临床上仍有不少糖尿病人用普通针管抽取、注射胰岛素,不仅不方便,而且很难保证注射剂量准确无误。胰岛素注射笔具有剂量调节准确/操作方便/便于携带等优点,患者容易掌握,建议患者尽可能使用胰岛素专用注射笔注射胰岛素。
错误七:注射前忘记混匀胰岛素
短效和超短效人胰岛素类似物,外观看上去是无色透明的,可直接注射。对于外观不透明、非单一组分的胰岛素,如各种预混胰岛素(如诺和灵30R)及其类似物(诺和锐30)、低精蛋白胰岛素(NPH)等,不管是瓶装还是预充笔型制剂,都需要在注射前通过翻转或滚动的方法进行充分混匀。
错误八:注射时间太随意
根据起效快慢以及作用维持时间的长短,胰岛素分为速效、短效、中效、长效以及预混等不同的规格,患者应根据胰岛素的不同规格选择合适的注射时间。速效胰岛素或预混胰岛素类似物应在餐前即刻注射;短效或预混胰岛素在餐前半小时注射;中效胰岛素一般是在每晚睡前(21~22点)注射,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可在每天的固定时间注射。